作者:广西药物精准检测与筛选重点实验室 来源:广西药物精准检测与筛选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:2024-12-24
近日,广西药物精准检测与筛选重点实验室在便携式miRNA超灵敏检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,实验室杨帆教授团队等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表面纳米化气泡增强荧光(nBEF)检测技术。该技术集成微型化智能手机荧光成像系统,实现了miRNA的超灵敏、便携式阵列检测,为癌症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。研究成果近日以“Nanostructured Bubbles-Enhanced Fluorescence for Ultrasensitive Portable MicroRNA Detection”为题,发表在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》(IF: 18.5,中科院一区TOP,Nature Index)杂志上。实验室2022级硕士生唐毓腾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。
玻璃气泡(GB)是一种高强度、低密度的常用工业轻质隔热填料,因具有典型的“类气泡”中空光学结构和生物相容性,正逐步用于生物医学分离分析领域,并产生了积极影响。近年来,本课题组相继报道了GB的自聚集、自分离和3D自组装等特性及其用于临床循环肿瘤细胞、细胞外囊泡和生物分子等靶标的分离检测和药物治疗监测研究(ACS Nano, 2023, 17(10), 9633–9646;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, 2024, 34, 2310823;ACS Nano, 2024, 18(22), 14569–14582;Aggregate, 2024, 5, e636)。其中气泡的自聚集荧光增强效应(BEF),有望提升便携式荧光检测性能,发展高性能现场诊断设备。然而,表面光滑的气泡限制了界面探针分子的组装、识别和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,从而限制了气泡驱动的靶标即时检测应用。
图. 便携式nBEF传感器超灵敏检测miRNA及其分子诊断示意图
针对这一难题,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的表面纳米化气泡(nGB)增强荧光(nBEF)分析方法,集成便携式智能手机荧光成像系统,用于临床样本miRNA的超灵敏、高特异性检测和肿瘤诊断。该方法通过一步化学刻蚀,在光滑气泡表面形成高曲率的纳米结构,不仅为DNA探针的组装和分子识别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,还增强了气泡光学反射、折射率,进一步提升荧光增强效率。研究发现,nGB比光滑气泡的运动速度更快,从而提高了气泡与分子靶标的碰撞效率。以肿瘤相关标志物miRNA-21作为模型验证,当靶标存在时,可以触发双链特异性核酸酶(DSN)对叠氮修饰的DNA桥链特异性切割,无法与体系中的点击nGB结合,从而阻止气泡表面的点击反应发生和信号放大。相比对照组,会产生与靶标浓度负相关的荧光信号差,实现飞摩尔水平miRNA-21的特异性定量分析。通过对比智能手机上RGB 值APP模块,实现自动化、便携式的miRNA现场检测。此外,该方法还对药物诱导的细胞miR-21动态表达进行监测,并对40例临床样本中的miRNA靶标进行检测,初步实现了相关肿瘤的精准诊断。
总之,这种高性能 nBEF新技术为miRNA 检测提供了一种低成本、便携式、高灵敏、高特异性的分析工具,以实现快速准确的癌症诊断。其优势包括:(1)利用纳米刻蚀气泡在液滴中的自聚集机制,进一步拓展了类回音壁式微谐振腔的荧光增强效应;(2)nGB在气泡的固液界面和气泡内的固气界面处,从物理层面增强光学传播,又通过扩大气泡表面的点击偶联位点,从化学层面提升荧光增强效应;(3)相较于表面光滑的气泡,nGB自悬浮的速度更快,表面能组装更多的分子探针,引发更大程度的分子偏转,与溶液内生物分子发生碰撞的效率更高;(4)nGB不仅性质稳定、成本低廉,还作为3D分子载体和检测信号的收集器与放大器,便于集成便携式智能手机荧光成像系统。综上,这种高性能的nBEF荧光成像系统为液体活检提供了一种超灵敏、快速、便携、低成本、高特异性、可视化的诊断分析工具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002/adfm.202413832
上一篇:
版权所有:广西药物精准检测与筛选重点实验室